乌军突然在苏梅北线发起反攻,仅用4-5天就撕破俄军防线,直插孔德拉托夫卡村北部,推进2.5公里并控制该村大半区域。
俄军防线濒临崩溃,被迫紧急投入最后两支预备队——第40和第155海军步兵旅,试图挽救危局。
这场血战不仅暴露俄军兵力分散的弱点,更因乌军切断关键公路,迫使俄军“愚蠢地穿越田野”补给,战场主动权正悄然易手。
2025年7月初,苏梅北线的战场突然迎来剧变。 乌军抓住俄军主力集中于尤纳科夫卡至萨德基一线的战略空档,在孔德拉托夫卡地区发动了一场蓄谋已久的反攻。
通过连续数日的渗透和强攻,乌军从孔德拉托夫卡与康斯坦丁诺夫卡之间的结合部突入,4到5天内推进至少2.5公里,成功攻占孔德拉托夫卡村北部。
战斗迅速蔓延至村庄中部,乌军试图合围村内俄军,后者因补给线被切断陷入混乱,防线濒临瓦解。
俄军指挥部意识到局势危急。 孔德拉托夫卡一旦失守,将导致康斯坦丁诺夫卡至新尼古拉耶夫卡整条防线松动。
7月9日,俄军紧急调动第40和第155海军步兵旅——这两支被俄媒称为“最后预备队”的精锐,火速驰援战场。
其中,第40旅与第155旅部分兵力直奔孔德拉托夫卡,任务包括拯救被困守军、重组防线,并尝试夺回村庄控制权。
而第155旅主力则驰援同样告急的阿列克谢耶夫卡,应对乌军三面包围。
增援部队抵达后,俄军立即发起三路反击:第40旅和第155旅从孔德拉托夫卡南部和东部进攻,康斯坦丁诺夫卡方向的第177海军步兵团则从北部压上,试图将乌军挤出村庄。
激烈交火中,乌军一度被逼退50-100米。
为支援地面部队,俄空军罕见向这一次要战场倾斜火力,社交媒体曝光的视频显示,俄战机向乌军阵地密集投掷500公斤级和3吨级滑翔炸弹,爆炸火光覆盖整片区域。
然而,这种火力覆盖难以掩盖俄军后勤的狼狈——因乌军切断公路,俄军增援部队只能“愚蠢地穿越田野”运输物资,补给车队暴露在无人机打击下。
与此同时,周边战场也在连锁反应中震荡。 在阿列克谢耶夫卡,乌军从北面迂回推进3.2-3.4公里,攻入新尼古拉耶夫卡并切断其与阿列克谢耶夫卡的公路。
俄守军被迫依赖田野通道,而第155旅在此陷入苦战,既要防御乌军三面围攻,又需重建南部阵地。
新尼古拉耶夫卡方向,俄第83、第11空突旅在动员摩步团支援下,向乌军侧翼反击150米,但未能扭转乌军的钳形攻势。
俄军此次被动局面的根源在于战略重心偏移。
为夺取苏梅缓冲区的核心枢纽尤纳科夫卡、控制H-07公路(去年乌军经此突入库尔斯克的关键通道),俄军将主力集中于该方向,包括第76空突师、第106空降师及第810海步旅一部。
而孔德拉托夫卡与阿列克谢耶夫卡仅被视为次要防线,兵力薄弱。 未料乌军反其道而行,在非重点区域发动致命一击。
战场之外,远程空袭与军援危机加剧了紧张态势。
7月9日凌晨,俄军创下单夜空袭纪录:728架无人机和13枚导弹(含6枚“匕首”高超音速导弹)轰炸乌克兰西部,波兰与北约战机因袭击逼近边境紧急升空。
尽管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承诺援助10套“爱国者”系统,但英国《卫报》披露其库存仅剩正常水平的四分之一,后续援助可能中断。
这一背景下,乌军地面反攻的突然性更显孤注一掷。
孔德拉托夫卡的硝烟仍未散去。 俄军增援部队的强攻暂时延缓了乌军合围步伐,但村中部巷战持续胶着。
而在更广阔的苏梅战场,兵力对比已失衡——俄军总兵力超过乌军300%,且朝鲜援军即将抵达的消息甚嚣尘上。
然而此刻,这座村庄的每一寸土地,都在用最原始的血肉搏杀定义着“缓冲区的代价”。
正规配资平台app,线下配资平台,现在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