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
在田园诗派开创者陶渊明的生命旅程中,归隐后的岁月并非全然静默。其作品常于简淡中蕴藏深意,《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》正是这样一首看似闲适却暗含哲思的佳作。陶渊明生于东晋末年,曾任彭泽令,终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田,躬耕自资。他的诗多描写田园生活与自然风光,但背后往往渗透着对生死、人生的深刻体悟。
这首诗记录了一次特殊的游赏,与友人同往墓地柏树下宴饮欢歌。在通常被视为哀伤之地的墓园中,诗人却捕捉到生之欢愉与死之宁静的微妙平衡。通过清风、鸣弹、绿酒、清歌等意象,构建出一个超脱世俗悲喜的意境空间。
图片
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
陶渊明〔魏晋〕
今日天气佳,清吹与鸣弹。
感彼柏下人,安得不为欢。
清歌散新声,绿酒开芳颜。
未知明日事,余襟良以殚。
【壹】
今日天气佳,清吹与鸣弹
释义:开篇描绘出游时的美好氛围,天气晴朗,清风相伴,丝竹之声悠扬入耳
寻常日子里总有些被忽略的景致,譬如晴空下掠过耳畔的风声,或是偶然传入耳中的几句乐音。这些细微之物从不需要刻意追寻,它们就散落在日常角落中,等待被察觉。所谓美好,未必是宏大的叙事,往往就藏在这些触手可及的片段里。
当人静下心来,便能从一阵风、几声曲调中品出滋味来。这种体验不需要繁杂的准备,只需放下杂念,融入当下。清风与音乐之所以动人,正因为它们来得简单,去得从容,不纠缠也不滞留,只是自然地存在,又自然地消散
图片
【贰】
感彼柏下人,安得不为欢
释义:看到长眠于柏树下的人,不禁感慨生命有限,更应当珍惜眼前的欢愉时光
面对永恒的寂静,眼前的声响与动静反而显得格外珍贵。柏树下安息的人曾经也是如此鲜活,而此刻的欢笑与交谈,终有一天也会成为被回忆的片段。但这并非悲观的提示,而是一种深切的醒觉:正因为知道一切皆有尽头,才更要认真对待此刻的相逢与共处。
人在途中,难免会有各种牵挂与忧虑,但若偶尔驻足,看看那些沉默的墓碑,便容易明白,什么该紧紧握住,什么该轻轻放下。这种感悟不激烈也不沉重,只如微风拂过心头,留下清澈与平静
图片
【叁】
清歌散新声,绿酒开芳颜
释义:清新的歌声飘荡,新酿的美酒映照着人们愉悦的容颜
歌声与酒,从来不只是感官之乐,更是一种心境的映照。当歌声缓缓散入空中,当酒意渐渐染上面颊,人所感受到的是一种全然投入的舒展。没有刻意的安排,也不需繁复的仪式,只是随兴而起、随心而止。
这些片刻之所以难忘,不是因为酒有多醇、歌有多妙,而是因为那时那刻,人与景、声与情都融为了一体。这样的体验提醒我们,愉悦可以很简单——它发生在愿意放开胸怀、包容当下的时候
图片
【肆】
未知明日事,余襟良以殚
释义:并不知道明天会如何,但今日的尽兴已让内心感到满足与无憾
未来的不可知,从来不是阻碍,反而让当下的充实更显价值。襟怀已尽、心意已足,是一种难得的状态。它不表示不再关心前路,而是体会到,生命中最踏实的存在感,正来自于对此刻的全然接纳。
没有遗憾,没有亏欠,只有一段时光被好好度过、一些心意被轻轻安放。这样的状态,或许就是许多人一生所求的从容,不慌不忙,不追不赶,只是安住在眼下这一段光阴里,如同稻谷归仓,日落归山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正规配资平台app,线下配资平台,现在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