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务员考试只考两门行测和申论,某些岗位会多一门职业测试,如计算机、医学、公安体测等。最主要的行测和申论,难道和高考一样,努力学习,刷刷题就行吗?
大家都是一路考试考过来的,非常陷入高考误区,觉得我把所有知识都学会,所有难题都做对就行,但是真正考过的都知道,行测和申论的复习逻辑跟我们前面几十年的高考复习逻辑完全不同。
行测考的是你在重压局面下的大局观、协调能力。
甚至说整个公务员考试都是围绕这里来的,极短的时间,给你极大的压力,看你在重压下是什么表现,行测两个小时120-135题,去掉涂卡5分钟,包括你读题的时间,一题不到一分钟。你不可能像高考一样,每道题都做完做透。
高考,50%简单题,20%是中等题,10%才是难题,有充足的时间死磕难题,甚至是全靠难题拉开差距,一道压轴难题10分,直接拉开万人排名。
但是公务员行测,90%全是中等题,简单题和难题不到10%,这就导致没时间去深度思考,一道题读一遍没思路,第二遍没思路,再读第三遍,那这道题还不如不做,对手已经在烫西服了。对于行测来说,正确率30%以下的题目,不会就拉倒,即使是后期复盘也不必强求。
我们知道人与人能力不同擅长的不同,有些人裸考言语能接近全对,有些人极其擅长数学。那你说这些人最后都考上了吗?
不一定。
为什么?因为这些人都是对自己领域内知识极其自信的人,都是高考选拔出来的佼佼者,他们难以接受在自己的领域内,有不会的部分。曾经有朋友省考言语、逻辑、资料部分做得极好,错了不到5个,但是常识和数量没时间做,蒙了大半,对了不到5个,遗憾收场。
进入到工作岗位后,你在写第二天汇报材料的时候,信访人来敲门,这时收到领导消息让你半小时后组织一个安全生产专题会,突然值班电话响了说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请你立刻报告领导。这只是工作日常,跟你做行测是一样道理,考验你高压状态下的大局观和协调能力。
申论考的是你面对巨量文本信息的理解、执行能力。
申论考的内容很简单,阅读材料,回答问题。材料文字量很大6500-8000字,还有增加的趋势,问题4-5个,根据材料总结意义、问题等,写一篇公文、大作文。
而且申论有个非常奇妙的地方,很多人都说申论靠天收,不知道怎么就50多分,但是有些人裸考甚至能考70多,还有相当一部分越学考得越差,有很多朋友是根本“不敢学”,怕越学分越低。
我问过很多考80以上的朋友,他们是怎么写的,他们很多给我的答案是:照着抄
我也问过很多60分左右的朋友,他们通常自我感觉非常好,觉得自己总结非常到位,用词非常高大上,成绩没出来前都感觉自己能考70+。
对比这两种群体我们能感觉到申论考察的核心就是材料,所有的问题都要求紧扣材料,但是很多人总觉得自己在知名机构那里学到的高大上的词汇,不用太可惜了,于是离题万里,被判成二类答案,只要有一道题被判成二类,基本上就很难70了。
我这里不是说机构的教学是错的,很多机构总结的词可能比原答案还好,那为什么还要让大家警惕,那是因为机构他是“事后诸葛亮”啊,他们是考完之后一点点总结的,当然是站位高、逻辑分明。
真实的考场上,这么大的压力,你能确定每道题都用的精准吗?而且现在考试的出题老师一个个也是全在上机构的课,用来自我充电,来保证出题质量,所以这两年大家都感觉做题很奇怪,怎么多反套路的题目。
机构总结的词,慎用,答案全在材料里面,用词土就土了点,能把事情说清楚就行。
你上班之后,领导让你给他汇报上半年科技创新情况,科技局提交了一份4000字的材料,难道你上来就是一句,以科技创新支撑中国式现代化,站位是够了,用词也很高级。然后呢,领导想知道的是地区有多少家高企、科技政策落实如何、企业产学研合作开展情况,不是听你来演讲的。申论也是如此,先把事情说清楚,再去追求语言表达。
行测和申论考核的能力都是公务员的核心能力,如果按照高考的应试能力来复习,估计要走不少弯路,而且很多机构不会给你明说,行测只会让你做难题、怪题,申论就是背高大上的总结词,完全是舍本逐末。
正规配资平台app,线下配资平台,现在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