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好,我们又可以做生意了。
这话是不是很熟悉?比如那种借了你十万块跑了三年的朋友,突然半夜发微信问“兄弟最近怎么样”,你就知道他又缺钱了。
印度这次又开始撒网了。
有人说要放宽对中国电子行业的投资限制,但有个小要求:技术得无偿转让,核心机密的全部告知,不然没谈的余地,这就好像你去开饭店,房东说欢迎你过来但有个条件,得把祖传秘方全都传给我,接下来他自己开连锁把你挤掉。
这逻辑,挺清奇的。
印度政府口头上称给中国企业开通“绿色通道”,不过实际上这所谓的绿色通道此前是架着机关枪的,其规则极为简单:你能够来投资,但股份不能超过10%,技术得全部交出,运营权限几乎没有。
10%的股份。200%的付出。
这买卖做得,连三岁小孩都不会上当。
问题是,印度真把中国企业当三岁小孩了?
印度这些年"印度制造"的口号喊得比谁都响,结果呢。前段时间悄悄把一个几百亿美元的生产激励政策给停了,这政策本来是想把全世界的工厂都挖到印度去的。
政策到这就停了。
现在印度已然明白过来,其本国的经济学家均承认与中国强硬分开乃是自寻烦恼。
折腾半天。还是那个德行。
离开中国产业链,印度制造就是个笑话,但又死要面子不肯认输,于是发明了这套"我白嫖你买单"的终极大法。
中国企业什么场面没见过。
比亚迪这次行动很果断,之前都准备大力投入去建造电动车工厂了,但是一看印度的情况,就马上停止了相关计划,给出的理由也很正式:需要重新评估当地的投资环境,简单来说就是:你们那里现在不太适合,我决定暂时不投资。
爱咋咋地。不陪你玩了。
这操作就像你去相亲,对方一开口就说咱俩可以处对象但我要管你工资卡、社交账号和所有隐私,你的正常反应就是:算了吧回家撸猫去。
印度一边哭着喊着要改善关系。
一边继续作妖,最近又以"含有外国零件"这种荒唐理由把已经签好的无人机订单给撕了。
这人变脸的速度比川剧变脸还要快,刚刚你还说“咱们永远是好伙伴”,可一转眼就把人家拉黑并且举报,这种行为连小学生都觉得非常幼稚。
办签证这件事挺有意思的,要是中国的技术人员去印度办商务签证,排队等待的时间很长,有的人甚至排了一年多还在等着,那效率就跟用算盘算火箭轨迹似的,慢得很。
等一年?坟头草都三尺高了。
人都进不去还扯什么投资,这就像你说请客吃饭但把门焊死,客人在外面喝西北风。
印度市场初瞧确实挺诱人的,可是这个市场暗藏风险,表面看似光鲜,实则内里隐伏危机。
股权上限是10%,技术还都得交出去,那决策权根本没啥用,这条件也太严苛。
谁脑子进水才会答应。
聪明的外资企业早就离开了,该走的走,该逃的逃,现场就像看完劣质电影的电影院,懂道理的人基本都走光了。
印度的如意算盘是想薅羊毛。但羊又不傻,被薅疼了当然要咬人。有在印度的中国商人说得特别直白:印度压根没想解决根本问题,就想表面糊弄一下继续坑人。
说白了就是想当那啥还要立牌坊。
印度心中打着自己的小算盘,就是想弄出那种最厉害的霸王条款:你过来投资,我非常欢迎;你掏腰包、传授技术、教授经验,我就舒舒服服地坐着收钱,摆出一副有钱老板的样子,这就如同合伙开餐馆一样,你既要出钱又要出力,还要贡献菜谱,而我就只是坐着数钱,还装作一副大老板的模样。
这哪是合作,这是明抢!
信任这玩意儿就跟镜子似的,要是碎了,那可就真碎,印度这些年把别人当冤大头使劲盘剥,现在还想再过来搜刮,可别觉得别人都把这事儿给忘。
门都没有。套路玩得太明显,大家都不是傻子。
真正的合作是互利共赢,不是一个当爹一个当孙子。印度现在这种"我道歉但还要继续割你"的操作注定要晾凉。
正规配资平台app,线下配资平台,现在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